延安时期的红色家风(二)-pg电子麻将胡了
字号:
廉洁奉公、无私奉献的事业观
1937年,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,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逐渐改善,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字渐渐出现在国统区的报纸上,这给与之失去联系多年的家人们带来了希望。那时的革命先辈们在面对家乡亲人提出的要求时,展现出共产党人坚持公平正义、坚决不谋私利的崇高风尚。
1937年11月,与毛泽东关系亲密的表兄文运昌写信给毛泽东诉说家中困难,并提出希望到延安谋职,毛泽东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表兄这一请求:“吾兄想来工作甚好,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,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,待遇相同,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,牺牲个人私利,故人人平等,并无薪水。如兄家累甚重,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,故不宜来此。”朱德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也说道:“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,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。……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,任何闲散人来,公家及我均难招待。革命办法非此不可。”被毛泽东评价为“革命第一,工作第一,他人第一”的徐特立,在长子离世后开导夫人说,要以国家民族的事业为重,以天下的儿女为儿女。种种事例不胜枚举,生动反映出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克己奉公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。
严管家人、不搞特殊的亲情观
毛泽东、周恩来等党的领袖们,在延安时期不仅自己始终如一,清正廉洁,不搞特殊,还严格教育、引导并要求家人同普通群众一样,不能搞特殊。
1946年1月,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到了延安,爷俩儿在一起总共只吃了两天饭,毛泽东便要求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。在后面的生活中,毛岸英“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搞什么特殊化,穿的是一件旧军大衣,住的和普通干部群众一样,吃也是在机关的大食堂”。延安“五老”之一的谢觉哉,也始终将自己视作人民公仆、普通共产党员,常常告诫和提醒自己的儿女们不许有特权思想。徐特立则将“不要搞特殊,要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”奉为个人的人生基本准则和教导子女的家训。
党的领袖们就是从衣食住行这些细节上以身作则,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,让不搞特殊化的思想扎根于下一代的内心深处,让他们自觉从一言一行做起,做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。
(摘编自《邓小平研究》2021年第6期 黎妮 高盛楠/文)